湛江市侨联与外单位联手帮扶“扶贫点”发展集体经济
时间:2010-09-29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湛江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市侨联、市外事局、市港务管理局等五单位2002年以来,不遗余力帮扶扶贫点东海岛管委会民安镇南丰村加强班子建设,理清发展思路,建设村委办公楼等。更主要的是,在五个单位的帮助下,南丰村通过建设一个占地上百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找到了一条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村集体每年可以从市场收益上万元,加上其他收入,村年集体收入成功突破了3万元。近日,湛江市委常委徐志农到该村调研时,对五个单位的帮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走进村中,只见一栋别致、暂新的两层楼楼房首先映入眼帘,村干部告诉笔者,这是市卫生局等五个单位帮助下于去年建起的。沿着弯曲的村中小道往前走1公里左右,在村中小学旁不远,只见有一个占地上百米,用钢筋水泥封顶,干净整洁,放着多个用水泥砌成的摊位的建筑物,这就是村农贸市场了。只见市场内鸡、鸭、猪肉、牛肉、各种蔬菜等应有尽有,村民们围着各个摊位,购买蔬菜和肉类。一位村民告诉笔者,自从1月份市场建成开业后,给他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他说:“现在不用到镇里,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菜了。”
据了解,2002年,湛江市委颁布了《关于帮扶集体经济年纯收入三万元以下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意见》,要求对全市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由省、市、县(市、区)直单位实行包干帮扶。南丰村有2700多人,大家的收入普遍较低,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为零,村委办公楼一直没有,平时村干部都是提着公章办公。为此,该村成为市卫生局等五单位的帮扶对象。
五单位对这项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各单位领导多次深入村中调研,了解村中发展状况,帮助解决村中实际困难,寻找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市侨联主席朱华雄就先后5次到南丰村调研。大家认识到,当务之急是先解决村办公楼问题,他们四处奔走,积极筹措资金,经过努力,先后筹措资金10多万元。办公楼于2003年开始上马建设,于2004年建成。
在办公楼建设过程中,各单位还派人到现场进行监督,并帮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建办公楼的同时,五个单位又积极协商,帮助村发展集体经济问题。大家经过认真调研,认为村人口多,消费能力强,在村中办起一个农贸市场,既方便群众,又帮助村找到一条经济发展的路子。说干就干,五个单位又筹措资金近7万元,用于村农贸市场的建设。市场于今年1月份动工,3月份完工,市场建设标准高,全部用钢筋水泥铺成,比市区的一些市场的环境都好。目前市场已经承包出去,年收入达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保障。
徐志农看了村办公楼和市场后,高度赞扬五个单位工作认真,帮扶到位,成效突出,是其他单位学习的榜样。
(湛江市侨联/200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