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市动态

江门市侨联到社区调研

时间:2010-09-29 来源:
【字体:
    为了解总结基层社区侨务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经验,研究解决侨务工作新问题,探索侨务工作科学发展新路子,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就“问计于民,问计于侨”有关问题,充分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4月1日,市侨联组织市直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20多人前往新会区开展社区侨务工作调研。
    调研组一行20多人在市外侨局局长、侨联主席张国富率领下,深入到新会区会城街道办菱东社区及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计生医疗服务站、康乐养老服务站,沙堆镇独联村委会等实地考察,认真听取社区负责人关于社区侨务工作的介绍,细致察看社区侨务资料档案,参观村(居)文化设施、服务设施建设等。
    调研组一行还在新会人民会堂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市外侨局局长、侨联主席张国富、省侨办侨政处调研员黄荣森、市外侨局副局长吴景斯、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副主任、市侨联副主席林春晖以及市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侨联属下各联谊会负责人、新会区“五侨”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座谈会。新会区外侨局局长、侨联主席钟国安汇报了近年来新会区社区侨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各级重视,加强领导,完善社区侨务工作网络;二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三是全方位开展社区为侨服务,解侨困护侨益暖侨心;同时钟国安提出了一些问题,如社区侨务工作发展不平衡,活动经费少,社区侨委、委员年龄偏大,没有活力,制约了侨务工作正常开展等。
    座谈会上,市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侨联各联谊会负责人围绕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社区侨务工作踊跃发言,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如省人大代表宁静提出,尽量挖掘一些有工作能力、热心为侨的年轻人士担任社区侨委,为社区侨务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基层组织活动。
    二是要做到“三有”(有位置、有作为、有品牌)。市人大代表、市侨联常委蒋淑萍认为,做好社区侨务工作首先要定好自己的位置,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发挥优势,以人为本,真诚为侨服务,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做到有为有位,还要有响亮的侨务品牌,使侨务工作与时俱进。
    三是要重视基层组织“五有”(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经费、有活动)建设。市政协委员黄抵江、张瑞亨等认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社区侨务工作的“脚”和根基,如果这个基础不扎实,侨务的细化工作就难以开展,更谈不上侨务工作的科学发展了。希望其他社区以会城菱东社区、沙堆镇独联村为学习典型,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探索社区侨务工作的新路子。
    四是要以侨为本,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有的代表提出,对于困难归侨侨眷的帮扶,各级侨务部门目前还还停留在过年过节上门慰问困难老归侨的层面,缺乏长期有效的帮扶机制。改革开放以前,国家经济落后,广大侨胞为祖国建设贡献巨大,那时是侨力为国。近些年来,国家经济发达了,而社会散居了不少60年代回国的困难老归侨,现在应该是国力为侨了。希望政府设立“归侨侨眷扶贫帮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建立长效机制。
    五是要做好江门的宣传、推介工作,激发华侨、港澳同胞爱国爱乡热情。市越柬老归侨联谊会会长宋玉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华侨、港澳同胞对江门的捐赠巨大,希望市华侨博物馆将改革开放以来侨胞捐赠的情况以资料、图片形式开辟专题展览,进一步激发侨胞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另有一方面,江门拥有区位优势和良好投资环境、居住环境,侨务干部要配合政府做好宣传、推介,发挥穿针引线作用。
    张国富同志作了总结讲话,他对新会区社区侨务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给予肯定,认为该区社区侨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亮点纷呈,值得借鉴和推广。他指出,社区侨务工作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侨服务,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社区侨务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四个促进”:一是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二是促进国内侨务工作的开展;三是促进海外侨务工作的开展;四是促进侨务工作以人为本,双向服务。四是积极拓展对外联谊,加强与华侨港澳同胞的联系;五是社区为侨,侨为社区,达到“双赢”。
    据悉,新会区现有海外侨胞、港澳同胞60多万,分布57个国家个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新会区接受华侨、港澳同胞捐赠超过15亿元,近几年,在该区开展慈善公益活动期间,每年都有2000万元的捐款,用于社区建设的资金就有几百万元。(余泽权)
(江门市侨联/2009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