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市动态

访江门市侨联主席张国富

时间:2010-12-01 来源:江门市侨联
【字体:

    日前,2010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盛会在独具侨乡文化魅力、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的江门圆满结束,第二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也在具有异域色彩的旅游圣地澳门成功召开。这两项举世瞩目的侨务活动,吸引着全球华人的目光。近年来,江门市侨联在利用侨源、凝聚侨心、服务侨胞方面打了一副出色的“侨牌”,将我市各类侨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籍着两大盛会之契机,笔者就侨务工作事宜,采访了江门市侨联主席张国富。

创新观念,拓展侨务工作

    “五邑地区有376万多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分布于107个国家地区,说江门为中国第一侨乡,名符其实!”谈起侨情,具有丰富侨务工作经验的张国富主席娓娓道来。    “但如何做好侨务工作,让海外乡亲无论在世界任何角落,均能感受到祖国的关怀,是我们作为政府服务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这个工作思路出发,近年来,全市外事侨务部门努力实现了观念的转变与工作的创新。” 一是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接待服务型向服务发展型转变,从单一落实政策向依法护侨、排忧解难转变,从立足五邑籍侨胞到面向全世界华侨华人的转变。针对侨务工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面对侨务资源非本地化和侨务工作社会化的新趋势,结合新形势认真思考总结、深入研究、大胆探索,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遵循科学性的要求,不断调整工作思路,转变思想观念。二是努力做好“四个统筹”。即侨务工作统筹国内与国外,侨务对象统筹老侨和新侨,侨务资源统筹开发和涵养,侨务工作方法统筹协作和联动,从而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高为侨服务、凝聚侨心、发挥侨力、组织协调、开拓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引领侨务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最大限度地把侨务工作的优势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优势。

发挥优势,写好“侨”字文章

    “中华民族是个很特别的民族,无论身处世界任何角落,总对故乡有着一份浓厚的桑梓情怀,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便是中国人故土情思的真切反映。”张主席笑说。“如何发挥侨的优势,推进侨务经济、科技、文化、宣传、教育、外联、侨政等各方面的工作,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做好服务,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全市外事侨务部门在主动发挥“侨”的优势,写好“侨”字文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主动、积极举办各类层次较高、形式灵活、主题鲜明的侨务重大活动,依托侨务经贸活动为企业提供项目交流、产品推介、科技合作、人才招聘、市场开拓等服务信息,围绕创新创业,努力把海外华侨华人的技术、智力、资金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二是积极配合我市有关职能部门举办好各类引智引资活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针对“引进来”、“走出去”两条腿不平衡的问题,不断改革、创新各类引智引资活动和方式和内容,发挥侨胞在当地的人缘、地缘、业缘优势,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我市优势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外市场。三是积极加强与我驻外使领馆和外国驻华使领馆的深度合作,通过联合举办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等专业领域内的研讨洽谈会,组织相关部门赴国外发达国家考察取经,在城市规划管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内开展交流与合作等,为我市引进国际先进人才、技术和设备提供优质服务。

建“侨”之“桥”,打造服务平台

    “以人为本,为侨服务是侨务工作的宗旨,也是侨务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始终把广大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侨界呼声,真实反映侨界的愿望,主动、热情、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心、用情、用力、扎实做好为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服务工作。”张国富主席深情地说。     “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着力打造侨务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载体。”张主席胸有成竹,谈起了侨务部门建“侨”之“桥”,为侨胞、政府、企业之间搭起为侨服务的六个主要平台。    

    ——加强侨情数据资料库建设,不断完善侨情资料库软件平台。建立侨资企业信息、侨捐项目信息、知名侨领与重点社团信息、归侨侨眷信息等数据资料库软件,不断积累、及时更新,以此为载体不断掌握新侨情、新动态,为推动全市侨务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有效依据,为做好服务工作打牢基础,促进外事侨务工作更具特色、科学发展。     ——组织成立了江门市侨商总会,搭建起为侨资企业服务的良好平台。依托侨商总会、香港工业总会珠三角工业协会江门分部等组织,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联络联谊、商务考察和政策与法律咨询讲座等活动,促进侨资企业的相互了解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断完善服务侨资企业的工作机制,为侨务工作服务侨胞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    

    ——创办了全省首个以海内外青年精英为主体的大型国际会议组织——世界江门青年大会,为世界各地江门籍青年构建了沟通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通过世青会组织,着力做好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新社团的“三新”工作,推介江门市良好的投资环境,重点培养侨团新秀、新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和拓展与华裔新生代杰出人士的联谊与交往,拓展世界各地青年精英多领域、多层次的互动合作,推进青年精英事业发展和侨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扩大世青会的平台作用,为五邑华侨华人提供一个“聚侨青、谋发展”创业示范区,我市还计划在新会区大泽镇投资创建“江门侨青创业园区”,吸引世界青年精英回国创业,为世界各地江门(五邑)籍青年构筑展示才华的平台,促进青年精英侨居国(地区)与祖籍地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贡献力量。    

    ——牵头成立了香港江门(五邑)侨联联谊会,为江门市在香港开展侨界联谊活动创建了新模式,开辟了新途径、新渠道。借助这个平台,积极开展港澳地区地缘性、宗亲性、行业性社团和侨界社团及人士的工作,充分挖掘香港侨力资源,促进港澳侨界力量的有效整合,团结壮大爱国爱港力量,为我市以港澳地区为桥梁发展江港澳经贸合作,为江港澳三地稳定、和谐、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做好友城、友协工作,发挥友好城市的平台与窗口作用。充分利用友协窗口,组织我市各部门、各界人士与外宾客商进行友好交流,广结朋友,积极协助有关对口部门开展对外交流。特别是充分利用已建立或正在拓展的友城、外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和友协等官方和民间渠道,加强与海外在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互动交流,及时分解和嫁接对外交往中潜在的大量商务信息,联合科技、外经、招商等部门,积极推动发展我市外向型经济,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搭建上下一致,纵横互动的对外工作对外平台,全力打造我市对外宣传的窗口。积极推动建立侨务、信息、宣传、新闻出版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外宣工作机制,加强与各级、各部门、各种新闻媒体以及海外华文媒体的联系、沟通,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特别是主管主办了《中国侨都》侨刊杂志,在合作共建侨情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平台的可行性探索工作方面进入先河,并在网站建设、侨务动态、新闻报道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同时,大力抓好占广东省的一半、占全国1/3的我市80多份侨刊乡讯的编辑发行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侨刊,充分发挥侨刊乡讯的“集体家书”作用。目前,外事侨务局还正在积极争取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在我市建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江门节目制作室”,以求不断扩大外联外宣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以“侨”为“桥”, 弘扬中华文化

    “‘侨’字,是一篇永远写不完的文章,‘侨’情,是一席永远诉不尽的乡思,‘侨’之工作,是一项永远做不完的服务。作为侨务工作者,我们已做的,仍有许多不足;我们要做的,任重而道远!”张国富主席谦虚地说。     江门是中国最典型的侨乡,其文化积淀别具特色而丰富深厚,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具影响力。江门五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名人辈出,艺术成就卓著;以侨乡文化为特色的五邑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它集南北风情于一地、兼中西人文于一体,其文化特色呈多元性,具有鲜明的“侨”的特征。深入挖掘侨文化的内涵,做好侨胞爱国爱乡与创业开拓精神的褒奖与宣传工作,对于充分发挥侨乡资源优势,提升对海外乡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激发侨胞爱国爱乡的热情,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包括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和热爱家乡的优良传统,促进江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所以,以‘侨’为‘桥’,建‘侨’之‘台’,打造全方位的‘侨’之交流平台,是所有侨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们义无反顾的工作。”最后,张国富主席坚定地说。(黄红英 李远华)

(江门市侨联/201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