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侨联、市侨史学会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
11月24日下午,江门市侨联主办,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承办的以“孙中山先生与爱国华侨”为主题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暨辛亥革命105周年研讨会在江门市召开。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以及包括五邑华侨在内的广大爱国华侨对辛亥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繁荣江门市华侨历史文化研究,江门(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市政协原副主席林锦清,市侨联主席林春晖,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市侨联原主席张国富,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教授、市侨联副主席、市侨史学会秘书长余泽权以及美国旧金山国际友谊与和平志愿者彭志安,中国台湾致公党首席总顾问、美国夏威夷州侨领陈锦生,美国台山商会会长容艺辉,美国台山颖川联谊会副会长陈求章、欧美同学基金会广东省联络处副主任伍新雄,佛山禅城港人交流会副会长伍庭光等近50名专家学者、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参加了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由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国富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孙中山先生与华侨华人、辛亥革命,华侨对侨乡、祖国的影响和作用等课题进行深入研讨,现场气氛热烈、亮点迭处、观点独到。
张国雄教授、彭志安先生作专题发言。张国雄教授从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变化发展、建国方略、乡村建设等方面论述孙中山在海外华侨华人心中是无可替代的,是精神财富,也是一面旗帜;来自美国旧金山的湖南籍华侨彭志安一直以来关注美国、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五邑铁路华工。彭志安指出,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在19世纪60年代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华工前往美国、加拿大修建著名的太平洋铁路。至今在美国、加拿大仍然生活着许多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2019年,是美国太平洋铁路合拢150周年纪念。美国太平洋铁路不仅是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而且,由于铁路华工成功修建太平洋铁路为老莉兰.斯坦福积累了大量财富,创办了斯坦福大学发明了芯片,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改变了世界科技格局,提高了人类世界社会的幸福指数,铁路华工尤其是五邑铁路华工功不可灭。彭志安呼吁,江门作为铁路华工的发源地,建议 江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征集歌颂铁路华工丰功伟绩的作品,于2018一2019在美国与加拿大进行巡展,彰显铁路华工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推进中美、中加友好交流与合作。
张国雄教授、彭志安先生两位专家学者的演讲点燃了学术讨论的火花。随后,五邑大学冈虎教授、石坚平教授,陈少白研究专家郭玉老师、美国侨领陈锦生、文史研究员黄柏军、江门(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林锦清等先后重点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论述孙中山先生与爱国华侨的渊源。
冈虎教授认为,在孙中山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后,华侨华人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从前清朝统治下也有所谓的‘实业’和商人,但大多是建立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以土地为根基形成的。这不是孙中山所希望的‘实业’” 。
陈少白研究专家郭玉认为,陈少白与孙中山关系紧密,被称为“国叔”,但目前学术界对陈少白的关注和研究与其学术地位不相称。他呼吁江门市加强对陈少白的学术研究,并希望在2019年陈少白诞辰150周年时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
来自美国的台山籍侨领、83岁的陈锦生则用平实而风趣的语言,从自身经历讲述他与孙中山的关系、与祖国家乡的紧密维系。陈锦生说,他出生在美国夏威夷,小时候经常阅读孙中山的革命故事,孙中山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染了他,因此自小喜欢中国文化,热爱祖籍国中国和家乡台山,抱着拯救万民的理想,求学时选择了医学。后来有所成就,他不但宣传孙中山的伟大思想,到处进行“反独”促统宣传,希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而且热心家乡公益,为台山有关部门捐赠接待用车,筹建祠堂,留住海外华侨的“根”和“乡愁”。
林锦清先生慷慨激昂地指出,华侨华人有着先进的改革思想,孙中山在进行革命的道路上十分倚重华侨华人的力量。在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还题写“华侨为革命之母”七字继续激励华侨华人关注自己的祖国。他呼吁广大爱国华侨,能够继续弘扬孙中山先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伟大精神,为中国的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市侨联主席、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林春晖作总结发言。林春晖主席首先对关心、支持我市侨史学会工作的各有关单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她认为这次研讨会的专家演讲有深度和广度,“智力”四射,对我们开展侨史研究是一个有益的启发。林春晖主席介绍了市华侨历史学会一年来的工作,并提出两点意见:一是整合资源,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开展侨史和侨乡文化研究,最重要的是靠人才。要大力吸引并培养一批有志于侨史和侨乡文化研究的专门人才,扩大新生力量,市侨史学会要继续加强与有关研究机构的互动合作,整合侨智资源,使学会活动更加活跃,学术研究成果更加卓著,为建设侨务强市作出贡献;二是深入开展对侨乡文化的挖掘与研究。要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华侨博物馆、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及全国侨联干部培训(广东)基地为平台,紧密团结专家学者,做好五邑华侨历史文化的整理、挖掘和研究工作。同时,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利用好这些平台,充分挖掘蕴藏于“侨”的丰富史料,开展好这项研究工作,为提升江门侨乡文化“软”实力做出努力。
会议还聘请彭志安先生、陈锦生先生、容艺辉先生、陈求章先生、伍新雄先生、伍庭光先生6人为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顾问。著名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彭石根先生赠送了题为《孙中山先生语录》的书画作品给市侨史学会。
据悉,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成立于1984年11月,是全国、广东省地市一级最早成立的侨史学会之一,是江门市侨联的团体会员。去年以来,市侨史学会围绕市委、市政府以文融城工作,积极开展发掘侨乡华侨历史文化。一是先后举办3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五邑华侨抗日救亡运动图片展、书画展活动,大力弘扬宣传五邑华侨爱国精神;二是开展华侨历史文化研究,推动华侨历史学会会员及文史专家开展调查,专职有关专家、学者到阳江、台山两地开展“海上丝绸之路”调研考察及学术交流;三是组织学会理事编辑文史书籍《江门老城》,并支持出版经费;四是张国雄教授、石坚平教授、刘进教授等开展五邑大学、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四是参与省、市政协组织的江门华侨华人文史资料《五邑侨胞耀中华》征集工作;五是开展侨史田野调查,发掘并保护好侨界群众尤其是重要侨领的故居、祖墓、宗祠等,留存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寻根认祖的标记;六是出版会刊《五邑侨史》,以赠阅形式提供给海内外读者,增进海内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