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市动态

马来西亚老华侨回乡成功“寻根”

时间:2016-10-13 来源:茂名市侨联
【字体:

     10月7日,当全国人民沉浸在国庆假期的喜悦中时,68岁祖籍信宜马来西亚侨胞何振通老先生也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在茂名、信宜两地侨联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失联多年的国内亲人,回到家乡信宜市洪冠镇大樟村寻根祭祖,和亲人团圆相聚。
    “激动得夜里睡不着,真的想不到”
    10月7日晚,苦苦寻找家乡亲人多年的何振通老先生,回到信宜市区,吃过晚饭,便迫不及待地带着妻子、女儿、侄子4人,赶往离市区40多公里的家乡---信宜市洪冠镇大樟村,见到了素未谋面的堂哥、堂弟和晚辈们。
“昨晚至今,我的心情一直很激动,很开心!感谢侨联,让我们失联多年的亲人得以相见,完成了父母的遗愿。”8日上午,何老先生见到记者,仍难抑激动兴奋地叙说着。何老告诉记者,70多年前,他的父母为了谋生去了马来西亚,他出生于马来西亚,小时候常听父母讲起家乡的亲人,也常见母亲给家乡的亲人寄钱,寄旧衣物甚至寄猪油。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联系中断。他的父亲晚年常常发呆,念叨着家乡。回家乡,寻根祭祖,成了父母末竟的心愿。随着岁月的流逝,完成父母的心愿,联系亲人、拜祭祖先的意识在他心中越来越强烈,但当年都是父母与家乡联系,他们兄弟姐妹都没有记清楚家乡的地址,只记得“高州信宜怀乡”等几个不清楚的词,保留着当年家乡亲人寄来的两张照片,他们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结果都是徒劳无功。
    今年上半年,在关丹高州会馆帮助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两张发黄的照片通过微信发给了茂名市侨联,凭着仅有的两张照片和“高州信宜怀乡”这个模糊的地址,侨联经过层层筛查和排除,不辞劳苦多方走访,一个多月后,终于确认我们的家乡是信宜市洪冠镇大樟村,是姑姑嫁到了“怀乡”,我们误以为是老家了。
    “高兴,激动得夜里睡不着,真的想不到。资料有限,原本完全没有信心能找到,没想到侨联这么快就帮我们找到!”提起刚得知找到亲人时的心情,何美霖依然激动万分。她说,以前常听阿婆说家乡很穷,第一次回到家乡,发现家乡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家家户户住楼房,生活很好。 
    为庆祝团圆,午饭时间,何老和堂哥、堂弟、侄子、侄孙们围坐在一起,吃起了团圆饭,饭桌上摆满了白切鸡、炒米粉、芋头扣肉等特色家乡菜。一大家子人有说有笑,畅叙思念之情、共享相聚之乐。
    牵线搭桥成功“寻根”
    在茂名、信宜两地侨联的牵线搭桥下,另一位80岁的信宜籍马来西亚华侨邱天养也“寻根”成功,找到了自己家乡的亲人。

 


    邱老告诉记者,他父亲兄弟仨,有俩随祖父到马来西亚谋生,留下一个在家乡,家乡的伯父娶媳妇谢秀莲后生下一儿子,后来儿子妖折,伯父不久也过世。谢秀莲成了我们在家乡的唯一亲人,后来虽然改嫁后又生儿育女,仍与他父亲仍有联系,仍保持着亲人般的关系,至今谢秀莲还保存着他父亲寄回来的信。后来因种种原因彼此失去音信。这次能够成亲寻到亲人,全靠侨联的帮助,他把仅有的“家乡在信宜思贺横岗”的信息发给茂名侨联求助。得到茂名、信宜两级侨联的热情帮助,他们通过多方委托,多方寻找,其间还有过寻错亲的波折,反正历经多次的喜悦和苦恼。终于,几经曲折寻找到谢秀莲,与他们联系后种种信息都得到印证。这次关丹高州会馆组团回乡,我们决定回乡认亲。当我们到谢秀莲家,她拿出了当年我父亲寄回来的书信,我一下子就认出了我父亲的字迹,真是百感交集,万千感慨。除了成功寻亲,在侨联的组织下,参观走访了多个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地方,深入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学到了很多东西,看到了中国的灵魂。“思贺镇的发展很好,希望自己有机会再次回来,希望孩子以后多回来看看家乡。”邱老说。

 

 

 

 
    为了表达对市侨联的感谢之情,邱老给市侨联送上了写着“千里寻亲桥,侨联搭金桥”的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