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界助推拍摄陈兰彬纪录片
7月5日,湛江市侨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薛丽雅一行到吴川寻访陈兰彬后人,吴川市政协副主席、侨联主席钟涓陪同交流,助推美籍编导张泽川先生拍摄陈兰彬电影纪录片。
此前,湛江海归会薛丽雅女士联系吴川市侨联,表达了美籍华人张泽川先生有意拍摄有关中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的故事纪录片,正面宣传陈兰彬在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其对保护海外侨胞权益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吴川市侨联钟涓主席非常支持这个想法,积极联系吴川市陈兰彬研究协会陈文海理事长,找到陈兰彬在吴川的第五代及第六代后人代表。
钟涓主席陪同薛丽雅女士、美籍华人张泽川在中国代理人肖堪骞先生来到陈兰彬研究协会,受到陈日华秘书长的热情接待,介绍陈兰彬的研究成果,并赠送相关陈兰彬的历史资料。在协会办公室,与陈兰彬在吴川的后人陈以鹏、陈木章深入交流,沟通陈兰彬人物纪录片的相关事宜,取得了很大的共识。之后还约见了新版《陈兰彬》长篇纪实文学的作者欧锷先生,得到赠书签名。
陈兰彬(1816-1895),字荔秋,广东吴川县人,晚清官至刑部主事,后兴办洋务。1872年起,任首任留美幼童监督,在此期间赴古巴处理华工受虐问题,后任驻美、秘、日三国首任公使。晚清以来,许多华工被拐骗出洋,饱受虐待。陈兰彬在海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积极收集证据,通过一系列外交手段进行干预,积极稳妥地处理一些中外纠纷,极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一定程度上达到维护国家主权、保护侨民利益的目的;推动了总理衙门的设立和外交机构的完善,使保护海外华工成为可能。近代以后,华工出国方式和中国对待华工政策,开始向正规化和法定化方向转变,既立约保护华工的人身权利,也立约规范外商的招募行为。陈兰彬调查古巴华工及其所带来的新订华工条款,可以说是中国维护出国华工权利的第一次实质性行动,开启了近代中国政府对待出国华工政策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