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市动态

东莞市南城街道侨联寻到民国时期澳门东莞同乡会入会志愿书

时间:2018-04-24 来源:东莞市侨联
【字体:

    4月20日,东莞市南城街道侨联搜寻到民国时期澳门东莞同乡会入会志愿书一份。经专业人士分析判断,该入会志愿书填写于民国三十四年五月十日,记载着一位名为苏时的旅澳人士的基本信息。

    苏时——原东莞县大份乡苏屋人(即今万江大汾社区苏屋,民国时期常写作大份),后来旅居澳门从事打金行业,在罗文辉先生的推荐介绍下,三十五岁的苏先生申请加入澳门东莞同乡会,成为当时澳门东莞同乡会最早的一批会员之一,见证了澳门东莞同乡会的成长。  

    该证件保有完整,字迹清晰,信息量丰富,对于研究东莞历史和民国时期旅澳人士的早期经历都有特别的意义。南城街道侨联将该入会志愿书发给部分旅澳乡亲浏览,旅澳乡亲十分感慨,激发了他们对于家乡的回忆。乡亲们抚今忆昔,期待澳门东莞南城同乡会能尽早成立,为两地乡亲提供更好的联谊交流平台。      

    据悉,南城籍旅澳乡亲拟今年筹建澳门东莞南城同乡会。东莞市南城街道侨联获悉后,表示会积极支持配合。为此,南城街道侨联多次召集街道辖区各社区布置工作,积极联系和挖掘旅澳乡亲,不断发展和扩充会员;并借此机会注重侨情调查摸底和侨情资料的搜集,作为凝结莞澳两地乡情的纽带和桥梁,也作为南城街道侨联研究和熟悉澳门的珍贵资料。这次搜寻到这份入会志愿书正是这次侨情普查的收获。  

    又讯:4月17日,东莞市南城街道侨联从群众中搜集到三份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侨汇证明书,分别来自香港宝生银行、华侨商业银行、中南银行香港分行的汇款证明书。上面记载着信汇号码、汇出日期、收款人姓名和地址、汇款人姓名、人民币汇款金额及其折收港币金额,还印有“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县支行”的海外私人汇款业务专用章。  

     两份汇款证明书显示,港胞袁锡馀先生分别于1975年和1977年汇出人民币50元给东莞的袁任兴先生。据老人回忆,上世纪70年代10元人民币可以买500斤大白菜,而50元则可以买30斤猪肉、或1500公斤煤炭、或做15件大人的衣服。侨汇证明书反映了在内地经济比较落后的年代,香港同胞对帮助内地同胞解决困难生活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种民间侨汇是当时沿海侨乡最普遍的现象,记载了海外侨胞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侨乡社会的历史变迁,在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等多个领域均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近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东莞市南城街道侨联与南城档案馆开展深度合作,全面挖掘侨界文化资源,推进侨界人文文化宣传工作,加深侨界群众的家乡认同感和归属感。上述侨汇证明书正是在此背景下收集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