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镇将成江门市“党建带侨建”首个试点
为加强江门市侨联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工作活力,团结和引导归侨侨眷、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服务江门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国侨联、广东省侨联的工作要求,江门市侨联将开展“党建带侨建”工作。
各级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侨联工作。强调侨联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是团结服务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群众组织,要求各级建立健全侨联组织网络,在归侨侨眷比较集中的基层单位以及著名侨乡重点侨乡的镇、村、自然村建立组织、开展活动,扩大侨联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2015年9月以来,广东省侨联在清远市进行“党建带侨建”试点,目前已初见成效,有关措施已纳入全国侨联系统改革创新工作方案,成为了全省侨联组织建设学习的榜样。
江门是全国重点侨乡,旅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400多万人,遍布107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归侨侨眷近200万人。一直以来,我市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以及归侨侨眷爱国爱乡,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热心公益事业,为家乡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势下,为加强我市侨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动,江门市侨联会决定参照省侨联在清远市进行“党建带侨建”的做法,以各市、区和镇为依托,以重点侨乡为试点,以建立健全侨联组织“五有”(有组织、有队伍、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建设为标准,创立“党建带侨建”工作制度,整合基层党务、侨务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党支部的保垒作用,探索挖掘党“带”侨、侨“为”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各级侨联“知侨、懂侨、爱侨、护侨、引侨”的独特作用,为我市大局服务、侨界服务、稳定服务、发展服务,达到党侨共建互促,把侨联组织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侨胞之家,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我市擦亮全国第一侨乡、中国侨都品牌做出应有的贡献。
并决定江门市第一批试点单位为新会区双水镇及其田心村、楼墩村, 于2017年7月前完成。要求做到:1、巩固完善基层组织,健全“五有”建设。2、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创新镇(街道、华侨农场)、村(社区)基层侨联组织新的设置模式。3、建立健全侨联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一套统一的侨联工作职责、制度,制作配齐统一的侨联组织牌子。4、扩大侨联组织覆盖面。5、创新基层侨联领导方式。
最近,江门市侨联有关领导专程到新会区双水镇进行试点调研,进行现场办公,确保试点工作开好局,出成效。据悉,双水镇“党建带侨建”工作的平台和抓手--“侨胞之家”将落户小冈香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