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代”会、争当排头兵系列报道之四 乡村振兴 侨乡先行——广州市花都区洛场村华侨文化重塑活化实践
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振兴”的战略部署,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广州市侨联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有关乡村振兴的部署,充分发挥全国第一大侨乡资源优势,全力推动传统华侨镇村大胆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子。其中花都区花山镇洛场村就是广州市侨联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华侨文化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结出的硕果。
洛场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毗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省道118线贯穿而过,拥有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有15个经济社、9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572人,海外华侨5000多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近年来,洛场村以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依托独具特色的华侨文化,着力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先后获得“广州市文明示范村”、“珠三角最美乡村”、“广州市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
华侨文化底蕴深厚
洛场村华侨文化底蕴深厚,曾是花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据资料记载,自清代咸丰年间,已有洛场人出国谋生。洛场村的华侨主要聚居在美国,经过艰苦奋斗,很多侨胞在他乡有所建树。如工科举人江起鹏,曾在黄埔军校任教,并参与兴办广东省第一中学(广雅中学前身);美国第一位华裔州务卿余江月桂,曾五次蝉联加州州务卿,是美国上下公认的政坛最成功的女亚裔之一;曾在海外资助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的江绍庚等。旅外侨胞在异国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同时,也为家乡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华侨碉楼建筑。这些碉楼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内部装修与陈设以中式为主,建筑造型则以西式为主,形态庄稳,装饰华美,兼具中西建筑风格,为研究近代建筑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实例。目前,洛场村拥有广州地区最大的古碉楼群落,现存华侨碉楼50多座,其中45座被列为市、区的文物保护单位,比较著名的有起鹏楼、彰德阁、绍庚楼、飞机楼、静观庐等。
美丽乡村规划先行
上世纪80时代,由于大部分碉楼房主常年在外国居住,碉楼群年久失修,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荒废,有些甚至成了危房,呈现一片破败的景象。2013年,洛场村纳入广州市第二批美丽乡村试点村。籍此契机,洛场村规划先行,聘请专业设计院,编制了美丽乡村规划方案,明确了洛场村的规划定位为“以历史文化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为主要产业的特色文化生态村,以社区化布局、生活舒适、幸福感强的现代化新型村庄”。
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近年来,洛场村积极完善村容村貌、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政公园、绿化美化项目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全村主要道路共约10公里,实现了村道100%硬底化;村道、自然村面100%亮灯化,经济社村面硬底化达90%;配备了灯光篮球场、健身路径和文化长廊;完成了原有2个村级休闲小公园的整饰,新建了3个休闲小公园;建有2个垃圾中转站、2个无公害化公厕。2017年,洛场村完成了县府旧址的修葺;新增了2公里的路灯,2台垃圾车、100个垃圾箱,2个宣传栏,1套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了2个休闲活动广场,1座综合文化室,1座危桥以及排水系统。村的公共设施配套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华侨文化焕发生机
洛场村的华侨碉楼群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并活化这批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洛场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2013年,洛场村委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洛场村深厚的华侨文化底蕴和便捷的地理优势,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开发“花山小镇”国际文化艺术村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400多亩,总投资约1.45亿元,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在对旧碉楼修复和保护的基础上,由热心项目的社会力量与碉楼和旧房屋的房主进行租赁洽谈,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有文化情怀的人士对华侨碉楼以及旧房屋进行适度的文化创意开发,并配有文化酒店、展览馆、文化一条街、艺术公园等建设,从而吸引和聚集一批摄影、美术、雕刻、音乐等文化艺术和创意人才,形成构建文化创作、交流及交易的平台,致力打造全区甚至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亮点。首期开发的7座碉楼和19间旧房屋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完成修复改造,优秀的岭南华侨文化得以重新焕发夺目的光彩。大量企业签约入驻,开门迎客,运营初见成效。
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花山小镇”模式的核心,是把重焕碉楼生机、传承侨乡文化、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三者有机融合。这种模式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市侨联的认可和支持。在各方全力配合之下,“花山小镇”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的关注,大量优秀人才汇聚“花山小镇”投资创业。目前,有来自全国各地31家文化创意机构入驻花山小镇,包括艺霖坊陶艺工作室、特色创意西餐厅喜洲吧、深受年轻一代热捧的文化创意“朴食”中餐厅、凡尘微电影工作室、“歌乐吧”红酒坊、爱肌荟手工作坊、“字”门太极拳、“住下”创意民宿等,为小镇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内生动力。通过把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花山小镇”年均吸引游客超过30万人次,创下5000万元的年产值。
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花山小镇”的开发让各方受益:村民通过出租以前弃置的旧房屋提高经济收入;村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获得的效益也会投资到村的公共事业建设,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投资开发者通过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带动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三得。“花山小镇”已逐步成为珠三角地区乡村休闲旅游的新热点和文化产业新基地。洛场村“花山小镇”文创项目的开发经验,被国家发改委编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典型案例》。2017年5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到花山小镇开展专题采访,有关报道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在央广网刊登,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大的反响。2017年9月,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率实地考察洛场村,充分肯定了洛场村华侨文化重塑活化探索实践的成效。
未来发展方向定位
目前,洛场村已被列入广州市30个特色小镇、广州市30个旅游文化特色村创建名单,广州市微改造乡村示范点项目也将在洛场村开展。今后,洛场村将进一步推进规划提升、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和服务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升六项工程,以“花山小镇”文化创意园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结合特色小镇、旅游文化特色村的创建工作,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逐步把洛场村建设成为“管理服务有力、规划建设规范、村容村貌整洁、配套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产业特色鲜明、资源利用高效、农民增收持续”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农村,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为推动广州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当好“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