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侨联举办“东兴汇路”(韶关站) 侨批文化建设座谈会
5月31日,韶关市侨联举办“东兴汇路”(韶关站)侨批文化建设座谈会,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韶关市潮人海外联谊会、韶关市潮汕商会、韶关学院的侨批文化研究者代表10余人参加会议。
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林惠江介绍,侨批是指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国内亲眷书信与汇款凭证的合称,又称“番批”“银信”,是维护海内外侨胞侨眷情感沟通的纽带,是华侨移民史、创业史及广大侨胞对所在国和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历史真实见证。
韶关作为“东兴汇路”中转枢纽站,对侨汇通道的开辟与运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兴汇路”是由于爆发太平洋战争,致使广东潮汕地区与南洋的侨汇线路中断而开辟的一条新侨汇线路,从1942年开通至1945年结束,它使广东潮汕的百万归侨、侨眷生活得以恢复正常,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吸引海外华侨的侨批和捐赠抗日物资的聚集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抗战危亡时期的一条重要的“生命线”。2013年6月,以福建侨批和广东侨批为主的“侨批档案”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东兴汇路”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0月13日参观汕头侨批馆时说:“华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刚刚我看了侨批文物馆,非常感慨,当时我们的一批真正叫猪仔的,猪仔工,运出去。出去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就被人家给卖了。在那个环境里,一部分人客死异乡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顽强地生活了下来。在那边站稳脚跟,甚至是事业有成,但他们不忘自己的家人,不忘家乡,有一块钱是一块钱,有十块钱是十块钱地寄回来,发展出一个侨批文化。我看了以后非常感动,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
市侨联主席钟山红表示,感谢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对韶关挖掘侨批文化的大力支持,韶关是“东兴汇路”的中转枢纽站,对侨汇通道的开辟与运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韶关研究、建设侨批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侨联将继续发挥为侨服务、弘扬中华文化的职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深入挖掘韶关侨批历史文化资料,共同推动韶关“东兴汇路”侨批文化的建设。
与会代表围绕着“东兴汇路”展开讨论,提出研究侨批文化将促进韶关华侨史、地方史、侨文化往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对韶关华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纷纷表示将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传承发扬华侨前辈的侨批精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