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首批研学交流基地成功挂牌
为更好地开展华侨历史研究和学术交流合作,经与相关单位友好协商,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决定选取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州市剑英图书馆、梅州市客侨博物馆、张弼士故居、张榕轩故居等单位为首批研学交流基地,并于9月初陆续举行了挂牌仪式。梅州市侨联副主席林松出席了挂牌仪式。
仪式中,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肖文评介绍了学会决定设立研学交流基地的设想的背景和实施的过程,并表示希望通过基地的设立,更好地为我市华侨历史、客家文化研究打造一个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阵地,促进和推动全市华侨历史、客家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进一步擦亮和打响梅州“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品牌共同努力!
首批挂牌的单位负责人纷纷表示,华侨历史学会研学交流基地的挂牌,将有利于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交流合作和共同提高,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也有利于推动全市侨史、客家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客家文化和华侨精神,提升梅州形象。
梅州市侨联副主席林松在致辞中感谢各挂牌单位的大力支持,希望学会充分发挥这些基地作用,助力提升侨史研究能力和水平,扩大梅州侨史研究在海内外影响力,并提三个要求:一是突出侨味。要深挖梅州华侨历史,讲好梅州华侨故事,传承好梅州华侨奋斗和爱国爱乡的精神。二是突出品牌。充分发挥学研交流基地作用,大力提升梅州华侨历史研究能力和水平,不断扩大侨史学会在海内外侨史界的影响力,打造梅州侨史研究的品牌。三是突出发展。通过侨史研究,提高学会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市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活动中,中国客家博物馆和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还举行了校馆共建研学交流基地挂牌仪式,加强学术交流与研究合作,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梅州市客侨博物馆馆长、梅州市侨史学会副会长魏金华还分别向梅州剑英图书馆和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分别捐赠刚出版的全套《广东梅州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