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侨联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1月27日上午,惠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曾志谦,党组成员、党支部书记、副主席蔡敏儿带领全体党员赴革命老区、 党建示范村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在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全体人员参观了“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在博罗活动展区、“东江纵队”在博罗活动展区、村风民俗展区等多个不同主题展区,认真学习了解“东三支”、“东江纵队”浴血抗战的历史。参观结束后,大家围坐在博东县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旧址前,畅所欲言,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党的初心使命和重大成就。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砥砺初心使命,坚守理想信念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凝聚侨心侨力侨智,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全体人员还专程参观了黄大铭廉政广场,结合春节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抵制节日歪风,守好底线,把好人生“总开关”。
衔接知识:黄大铭
据有关史料记载,出生在博罗公庄大沥村的黄大铭,小时候便被称为神童,能言善辩,记忆力强,由于家道贫寒,9岁才入读私塾。乾隆乙酉年(1765年),黄大铭考取拔贡,入朝任七品小官。他为官廉洁自律,对于请托一律拒绝,所以没有人敢找他“走后门”。黄大铭这一为官品性,备受当时乾隆身边名儒纪晓岚赏识。黄大铭连年加官封爵,从七品小官升至从五品的江南道监察御史。纪晓岚不仅仅在皇帝面前推荐黄大铭,更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黄大铭的儿子。
后来,因奸臣陷害,黄大铭获罪下狱并亡于狱中,享年57岁。乾隆获悉事实后,下旨为黄大铭平反,命将其遗体运回家乡厚葬,并御赐匾牌一块,特许黄大铭与其父黄淡川神道碑各一座。据传立此神道碑时,乾隆曾下了道圣旨:凡经由大沥之士,无论官阶大小,一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为此,当地人称两座神道碑为“下马石”。如今,这两座神道碑备受尊崇,名声极大,已成为惠州市不可移动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