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传乡音——2025年“𠊎讲客家话”梅县客家话线上课程开幕
2025年8月12日,一场跨越中马两国的文化盛宴——“𠊎讲客家话”梅县客家话线上课程开幕仪式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马来西亚吉隆坡暨雪兰莪客家总会、雪隆嘉应会馆联合主办,梅州市侨联、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马来西亚嘉应属会联合会作为支持单位深度参与,吸引了超过250名马来西亚客属子弟及社会大众报名参与,共同开启这场客家语言文化的传承之旅。
开幕仪式由马来西亚吉隆坡暨雪兰莪客家总会工委会主席黄观友担任主持人,他首先详细介绍了活动的缘起。为进一步促进梅县客家语言在马来西亚的推广与传承,主办方精心策划了此次线上课程,特邀梅州市嘉应学院魏宇文教授与黄庆松老师担任主讲。随后,黄观友逐一介绍了出席的各位贵宾,让线上的乡亲们对参与此次活动的重要人士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嘉宾致词环节,客总会长黄天才率先致欢迎词,他对各位嘉宾和乡亲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了传承客家话对于维系客属乡亲情感纽带的重要性。嘉联会总务丘志豪在致词中提到,海外客属社团一直致力于客家文化的传承,此次线上课程是一次创新的尝试,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客家话的魅力。客联会副总会长曾劲华则从客家精神的角度出发,讲述了客家话在传承“坚韧拓荒、团结互助”精神中的作用。
梅州市侨联副主席蔡宇文在致开幕词中,向活动主办方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向远在马来西亚的客属乡亲们致以诚挚问候,并向即将开启学习之旅的乡亲们送上热烈祝福。蔡宇文指出,“𠊎”这个客家话代词,是客家人最亲切的自称,能瞬间唤醒血脉里的文化记忆。梅州作为“世界客都”,是全球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与传承地,而马来西亚的客属乡亲正是客家精神的生动体现,他们坚守“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让人深受感动。她还提到,语言是文化的根脉,客家话里藏着客家人的历史密码,此次课程不仅是语言传授,更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嘉宾致词结束后,开幕仪式播放了精心制作的开幕短视频,生动展现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梅州的风土人情,让线上的乡亲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客家文化的底蕴。
随后,魏宇文教授与黄庆松老师带来了第一讲——《梅县客家话的特点》。两位老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生动形象地讲解了梅县客家话的独特之处,让学员们对客家话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据了解,本次线上课程内容丰富多样,除了第一讲的梅县客家话特点外,还包括日常词汇的多个方面,如天文地理、时令时间、植物作物果蔬、鸟兽虫鱼、民居建筑、家具用具、称谓、形体器官等,最后一讲则聚焦客家山歌、童谣、谚语、歇后语。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提升马来西亚乡亲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客家语言的兴趣与文化认同。
梅州作为“世界客都”,近年来在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编纂了《客家话词典》,在中小学校、嘉应学院等开设客家文化课程;而海外客属社团也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客家文化,此次线上课程便是中外客家文化传承力量的一次有力结合。此次“𠊎讲客家话”梅县客家话线上课程的开启,也为海内外客属乡亲搭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不仅有助于客家话的传承与推广,更能增强海外客属对祖地文化的归属感,彰显梅州作为“世界客都”的文化号召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客家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梅江区侨联主席廖翠娟、梅县区侨联主席李志兴等出席了开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