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南城街道侨联探索老侨带动新侨工作机制
以“文化传承”为纽带,搭建老侨带新侨的精神桥梁
老侨是侨史文化的“活载体”,新侨是侨务事业的“新力量”,南城街道侨联通过挖掘侨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推动老侨与新侨在文化共鸣中建立深度联结。
侨史学习共悟初心
组织老侨与新侨共同参与侨史主题活动,让老侨成为“侨史讲解员”。如开展“探寻侨史足迹,传承爱国精神”主题参观活动,邀请退休老侨、侨界前辈同行,在“侨心传承 大爱无疆——广东侨捐历史专题展”“万里同心——海外华侨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特展”中,老侨结合自身经历与家族故事,为新侨、归国留学生讲述海外侨胞支援祖国建设、投身抗战的峥嵘岁月,让新侨在鲜活史料与亲身讲述中,深刻理解“爱国爱乡、忠贞不渝”的侨界精神。同时,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上,老侨代表分享家族侨胞抗战事迹,新侨代表结合海外生活经历谈感悟,形成“老侨讲历史、新侨谈体会”的互动氛围,推动侨界精神代际传承。
文化活动共传薪火
将传统文化活动作为老侨带新侨的重要场景,让老侨传授文化技艺,新侨注入创新活力。在“儒墨迎新送祝福 万象更新众喜乐”挥春送福活动中,邀请擅长书法的老侨担任“导师”,手把手教新侨、侨界青年书写春联与“福”字,老侨讲解书法技巧与春联文化寓意,新侨结合现代审美设计个性化字体,共同创作300余幅作品赠予侨界代表和社会各界群众;在元宵联谊活动中,老侨示范传统花灯制作的100多道工序,从制竹篾、编灯骨到贴花纸,耐心指导新侨掌握传统技艺,新侨则用短视频记录制作过程,通过社交平台传播侨文化,实现“老侨传技艺、新侨扩影响”的良性互动。
文学创作共叙侨情
依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东莞南城创作基地”,搭建老侨与新侨文学交流平台。邀请长期深耕侨史研究的老侨(如方志学者翟学良)担任创作顾问,指导新侨作家挖掘侨界题材——老侨口述海外创业谋生、桑梓情怀故事,新侨以文字、音频等形式整理成文学作品;在“乐读书堂”系列读书会中,老侨分享侨眷著作创作历程,新侨交流AI时代文学传播新路径,如“AI时代的‘心理续航’”主题读书会、钢琴家毕聪音乐教育分享会,均设置老侨与新侨对话环节,推动侨界文学创作既保留“侨味”,又融入新时代元素。
以“实践赋能”为抓手,构建老侨带新侨的成长体系
针对新侨(尤其是归国留学生、青年侨商)在创新创业、职场发展中的需求,南城街道侨联发挥老侨“经验丰富、资源广泛”的优势,搭建实践平台,助力新侨快速适应发展环境。
创新创业共拓路径
组织老侨侨商与新侨创业者开展“一对一”帮扶,老侨分享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本地产业资源,新侨带来海外创新理念与技术视野。如组织侨胞代表参加东莞市民营企业采购大会食品专场活动,邀请深耕跨境贸易的侨眷李女士与新侨创业者结对,老侨指导新侨对接俄罗斯、中国香港等海外协会合作资源,解读海外市场拓展策略;在莞港澳侨商交流暨澳大利亚维州美食生活消费品展观展活动中,老侨侨商向新侨介绍海外供应链搭建技巧、关税政策要点,帮助新侨企业精准对接海外供应商,推动新侨在跨境贸易领域快速起步。
职场发展共解难题
聚焦新侨职场适应、心理健康等需求,邀请老侨干部、资深侨企管理者担任“职场导师”。在“学两会精神 筑用工防线”专题培训活动中,老侨企业负责人结合自身经历,为新侨讲解劳资纠纷处理、合规管理等实务经验;“高效沟通,赋能职场”心理健康讲座上,退休老侨分享职场人际相处技巧,与新侨共同探讨AI时代职场压力应对方法,帮助新侨缓解焦虑、提升沟通能力;“拥抱AI,艇进新时代”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中,老侨鼓励新侨女性把握科技发展机遇,新侨则向老侨普及AI工具应用,形成“老侨传经验、新侨教技术”的双向赋能局面。
社会参与共担责任
引导老侨带领新侨参与社会治理与公益服务,让新侨在实践中增强归属感与责任感。在“绿美东莞”建设中,老侨发起“侨心林”“同心园”养护倡议,带领新侨参与“植此青绿,侨护家园”植树活动、“莞爱助侨”同心园绿植养护志愿服务,老侨传授绿植养护知识,新侨组织线上宣传,共同为生态建设贡献力量;在侨界帮扶中,老侨带领新侨开展走访慰问,如 “新春送温暖”活动,老侨指导新侨如何与高龄侨眷沟通、了解实际需求,推动关爱困难侨胞工作常态化开展。
以“情感联结”为基础,营造老侨带新侨的温暖氛围
注重构建“家文化”氛围,通过常态化联谊、个性化关怀,让老侨与新侨在情感互动中拉近距离、凝聚合力。
节日联谊增进情感
以传统节日与重要节点为契机,举办“老侨新侨一家亲”主题联谊活动。在侨界元宵联谊活动中,老侨与新侨共同参与猜灯谜、诗歌朗诵、歌唱表演,新侨为老侨送上亲手制作的花灯,老侨向新侨赠送侨史书籍;“新力迎新・共建未来”联谊活动中,老侨与新侨围绕“侨界发展”分享规划,通过互动游戏打破年龄隔阂,形成“其乐融融、互学互鉴”的氛围。
精准关怀温暖人心
建立“老侨新侨结对关怀”机制,针对老侨生活需求与新侨融入需求,开展双向帮扶。对于独居老侨,新侨定期上门探望、协助办理日常事务,如慰问高龄侨眷、文史专家翟学良先生时,新侨志愿者协助整理侨史资料、陪伴聊天;对于初到东莞的新侨,老侨主动分享本地生活攻略、推荐社交资源,帮助新侨快速适应环境,让“老侨有人陪、新侨有人帮”成为常态。
组织保障夯实基础
依托“侨胞之家”与“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东莞南城创作基地”,设立“老侨新侨交流驿站”,配备专属联络员,收集老侨与新侨的需求与建议,动态优化帮扶举措。同时,在侨联工作会议中增设“老侨新侨工作专题讨论”环节,如在南城街道侨联工作会议上,老侨代表与新侨代表共同商议年度活动计划,确保老侨带动新侨工作贴合实际需求,形成“需求有回应、行动有方向”的闭环管理。
截至2025年9月,南城街道侨联通过上述举措,已促开展老侨带新侨主题活动12场,覆盖老侨、新侨及归国留学生300余人次,有效推动侨界精神传承、新侨成长发展与侨界凝聚力提升。未来,南城街道侨联将进一步深化老侨带动新侨工作机制:一是善用“侨界导师库”,系统梳理老侨资源,为新侨提供“菜单式”帮扶服务;二是开发“侨界传承”线上平台,记录老侨口述历史、新侨成长故事,扩大工作影响力;三是组织“老侨新侨联合行动”,围绕“百千万工程”“绿美东莞”等中心工作,共同开展项目合作,让老侨的“经验优势”与新侨的“创新优势”深度融合,为南城侨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