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侨联五年工作回眸 | 弘扬中华文化
五年来,广东省侨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主动服务中心大局,努力开拓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持续开展“风韵南粤”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富有“侨”的特色、各级侨联共同参与、侨界群众衷心喜爱的活动品牌。通过举办华人文化艺术节、侨界群众文化嘉年华等活动,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活跃侨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推动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和文化社团建设,连续举办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增进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侨刊、侨网、侨微”三大平台,重视和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形成“主流媒体+侨界媒体+华文媒体”的对外传播矩阵,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又“讲好侨故事、传播好侨声音”。
“风韵南粤”品牌建设
风韵南粤·华人文化艺术节
2005年,广东省侨联与广州市侨联联合创办华人文化艺术节,多彩的文艺展演、书画笔会、粤剧表演、参观座谈等文化艺术交流形式有效凝聚了广大海内外侨胞力量,累计吸引逾2万余名海内外侨界代表人士的响应和参与,已发展成为海内外侨界翘首以盼的文化盛会和广东重要的文化交流和海外联谊工作品牌。2023年11月13日—15日,第九届(广州)华人文化艺术节启动,邀请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侨领代表回国参加活动。此次文化艺术节以创新方式打造“1+1+2”四项文化艺术体验内容,将“侨”的体验、“侨”的呈现以及“侨”的诠释融入各环节各要素,以“向着光”文艺展演、“归来吧”——侨见岭南文化体验、文化科技参观采风,以及“我和祖国有个约会”华侨华人故事分享会四个板块构成主体活动内容。侨文化主题无人机方队表演与广州塔亮灯同框,花城+和南都N视频进行全程直播,超5万名海内外侨胞齐聚直播间一同见证广东为广大侨胞“璀璨点亮”,向长期以来为祖国、为家乡努力奉献的广大侨胞“深情致敬”。《人民日报》、中新社等40余家海内外媒体发布新闻报道上百篇,全网新闻点击浏览量达630万+,既实现了海内外侨胞的期盼和想象,又创造了无数惊喜和感动,使广东之于“侨”的形象更加深刻而鲜活。
▲第九届(广州)华人文化艺术节“向着光”文艺演出
风韵南粤·侨界群众文化嘉年华
中山侨界群众文化嘉年华由中山市侨联创办于2010年,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16年起,由广东省侨联和中山市侨联联合举办,截至2024年共举办八届,开展侨界文化活动超70场,以线上线下等方式参与活动的海内外侨界群众超300万人次。2024年,第八届中山侨界群众文化嘉年华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及深中通道世纪工程通车等重要节点,以非遗展演为交流形式,讲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增强海内外侨界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展现了广东侨界的新气象、新风貌、新作为。“龙腾伶仃洋·侨颂新时代”2024年广东侨界喜迎国庆暨第八届中山侨界群众文化嘉年华非遗展演,拉开了2024年广东侨界喜迎国庆的序幕,唱响了广东侨界同心奋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壮歌,展现了广东侨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活动由南方+、GDToday、中山发布等新媒体宣传平台进行直播,各平台直播总浏览量超130万次。中新社、中国侨网、《南方日报》、《新快报》、《中山日报》等媒体联合宣传,传播总量逾260万次,让海内外侨胞全方位领略这场非遗展演的盛况,充分感受来自广东侨乡的时代强音。
▲2024 中山侨界群众文化嘉年华——“风韵南粤·岐海诗韵”创意诗舞服饰展演在市博物馆首创登台
“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
在广东省侨联指导下,中山市侨联主办的“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在2022—2024年间,调研走访了50个重点侨村,并以系列专题报道的形式广泛向海内外宣传。三年来,“侨村行”深入中山市23个镇街的50个侨村,足迹累计1172公里,采访侨胞乡亲、乡村群众、基层干部532人次,踏访侨房侨居、侨捐物业367处,南方日报社、中山日报社参访记者超300人次,形成50期综合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报道,先后刊发54个专版、39条视频,总字数超30万字。“侨村行”系列报道在《南方日报》、《中山日报》以每条侨村一个版面、一个视频的篇幅,用侨史专家的解读、媒体记者的笔触,生动采写新时代视角下的侨乡之韵、侨村之变,真实记录乡村振兴带来的传承与弘扬、守正与创新。“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系列报道,用多媒体手段、多元化视角,展现了新侨村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讲活了新农村的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中山故事,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收获了逾1300万宣传总量。
▲2022年8月5日,“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侨界群众讲述侨村故事
“风韵南粤”云端行
2020年,“风韵南粤”迎中秋庆国庆云联欢会,通过南方+向全球华侨华人直播,网络浏览量达50多万次。2021年“只争朝夕 脱贫攻坚”侨界慈善音乐会全程线上直播,吸引了24万人在线观看。2022年“风韵南粤·月是故乡明”中山侨团云端中秋晚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哥斯达黎加等国家的13个侨团自编自演的节目精彩纷呈,数以万计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用云端相聚的方式,共同唱响团圆愿景、家国情深。广东省侨联、潮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潮州市侨联联合开发推广“潮州话,呾你知”APP,以潮州话为切入点传承弘扬潮州文化、中华文化,目前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超 40万人下载试用,逐步打造展示岭南文化的新窗口。
“风韵南粤”短视频大赛
2024年,广东省侨联举办首届“风韵南粤”短视频大赛,面向海内外侨界征集反映广大侨胞在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积极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生动实践的短视频,传递广大侨胞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嘉庚精神”的崇高敬意。大赛共收到参赛短视频200多个,评出优秀作品29个,在“粤侨宣”视频号展播,其中特等奖作品《谢国民:中华情》总阅读量超过11万人次。
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建设
五年来,广东省侨联积极开展建设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工作,目前全省共有39个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二。此外,全省还有10个广东省侨界文化交流基地。各地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已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平台,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上千场次,推动了侨界文化交流繁荣发展,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广州、深圳、江门市侨联分别举办交流基地座谈交流会,形成多方共建交流基地的良好氛围。深圳市侨联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优势互补,打造国家、省、市三级文化交流阵地,出台《关于建设“深圳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的工作方案》。肇庆市侨联、肇庆砚洲岛和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签订《加强肇庆砚洲岛“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合作框架协议》。汕头市侨批文物馆在泰国举办“三江出海 一纸还乡”侨批历史文化展,引得人民网、新华网等30多家主流媒体以及CGTN、《世界日报》、《国际日报》、泰国头条新闻等各大外文媒体争相报道。广东厨艺技工学校以美食为载体,专注于烹饪专业人才培养,其中5万多名学员成功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餐饮业,举办多期“粤菜师傅连五洲”文化交流展示活动,打造“国际厨点师培养基地”,促进中华美食文化海外传播。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举办“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侨批(银信)专题展”等多场涉侨展览,推出“邑起游侨博”线上剧本游,通过解答谜题或收集文物线索,以博物馆“参观+社教”的全新形式打造沉浸式博物馆游览体验。
▲中国侨联副主席高峰调研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潮州龙湖古寨
2024年5月13日,广东省侨联在广州举办发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作用经验交流活动,39个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10个广东省侨界文化交流基地代表以及主流媒体、侨刊代表等出席,现场考察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广州西关永庆坊。广州、江门、潮州市侨联和广州西关永庆坊、汕头侨批文物馆、珠海容闳博物馆、韶关珠玑古巷代表分别发言,通过PPT生动呈现了各市侨联和交流基地的工作。活动邀请国内主流媒体参与宣传报道,全网阅读总量超百万次,极大地提升了侨联和基地的能见度和影响力。央广网阅读量近70万次,“南方+”推出报道《点赞!广东率先探索建立华侨文化交流基地,现有39个国字号侨牌基地》,阅读量达10多万次。同时,《南方日报》要闻版以2000多字的长文刊发了《以文为媒 聚侨心 汇侨智》的报道。
▲2024年5月,广东省侨联在广州召开发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作用交流会
文化社团建设
广东华侨历史学会紧紧围绕广东省侨联中心任务,立足广东开展学术研究,进一步开拓全省华侨华人研究事业。一是配合省市侨联工作。参与省侨联调研工作和“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等,联合中山市侨联、石岐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2023年中山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研讨会,协助潮州市政府筹划潮州文化建设工作。二是举办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侨联指导下,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举办了“华侨华人与新中国70年学术研讨会”“华侨华人与经济特区40年研讨会”“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专题研讨会”“都市侨乡与都市侨联工作学术研讨会”“华人民俗在海外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三是推动各市侨史学会持续发展。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文集《塔岗村纪事》,联合江门市博物馆出版《侨史与文物专刊》。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分别联合梅州市侨联、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大埔县委县政府举办“侨心向党学术研讨会”“客家华侨与梅州侨乡社会学术研讨会”“张弼士客商精神研讨会”。中山市华侨史学会举办以“红色侨路”为主题的“华侨与中国共产党”的图片展,组织会员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交流分享会,举办“与您开怀论道:2023年田野调查专题座谈会”。2023年12月28日,广东华侨历史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选举产生第八届理事会,张应龙连任会长。
▲2024年11月22日—24日“华人民俗在海外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学术研讨会暨广东华侨历史学会八届二次理事会在梅州市嘉应学院召开
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秉承“知侨、懂侨、爱侨、写侨”的宗旨,积极开展以侨为主旋律的各种文艺创作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在广州天河、黄埔,江门台山、开平,梅州平远、蕉岭等地成立创作基地,开拓资源,挖掘题材,组织会员开展采风创作,催生更多的优秀力作,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创作力、凝聚力。二是开展“抗击疫情”题材文学作品征文活动,《侨星》杂志推出众多会员创作的抗疫作品,同时在印尼《千岛日报》推出了会员创作的抗疫作品专版。三是开展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成立4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出版《梦想与光荣》40周年纪念画册,举办“光荣与梦想——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成立四十周年诗与歌会”。四是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活动,包括“颂党恩,齐贺岁”——广东侨界作家网上书画作品展、侨界作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网上文艺演出、广东省侨界作家书画院网上书画作品展等。2023年12月29日,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选举产生第十届理事会,刘迪生当选为会长。
“侨刊、侨网、侨微”三大平台建设
广东省侨联进一步夯实“侨刊、侨网、侨微”三大平台,综合运用侨刊乡讯、网站、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以及各种媒体,完善宣传网络,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凝心聚气将海内外侨胞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建海内外侨胞精神家园。
全省各级侨联主管或主办的侨刊乡讯约90种。广东省侨联主管的侨刊5种,即《华夏》《时代潮人》《客家风情》《广府人》《侨星》,其中《华夏》杂志由广东省侨联主管主办,创刊于1985年,是为数不多的获得全国统一刊号的侨字号杂志,深受海外侨胞的喜爱,被称为“集体家书”。2023年,《华夏》获评“第六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广府人》和《时代潮人》获评“广东省优秀期刊(侨刊乡讯)”。全省各级侨联积极指导各地侨刊乡讯,推动其发挥联络海外乡亲、传递侨情乡讯、促进侨乡建设、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使侨刊乡讯成为侨联工作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渠道。
广东省侨联网站2023年改版升级,在调整原有栏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图片中心、热点资讯、视频点播、电子刊物等栏目,大大丰富和充实了网站内容。网站每个工作日都有新信息上传,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网站信息经常被中新网、中国侨网、中国侨联网等关注并转载,成为全省侨联系统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信息资料库,同时也是中国侨联及兄弟省市侨联了解广东侨联工作的窗口,以及海外侨界了解广东侨界动态的渠道。网站总信息量3万余条,总点击量超千万人次。
广东省侨联微信公众号于2015年开通,设置了“省侨联动态、侨界关注、为侨服务、传统文化、侨乡印记”等多个专题栏目,保证每个工作日推送新信息,是广东省侨联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之一,得到海内外侨界的广泛好评。2024年,广东省侨联开通了微信视频号“粤侨宣”,发布短视频1200个,播放量近50万人次。此外,建设了委员群、海外侨胞群及各种工作群等,通过微信群推送各类国内大事、侨联工作动态等,把海内外侨胞团结联系起来,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
五年来,广东省侨联共举办了66期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其中“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26期,“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40期,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尼、委内瑞拉等30多个国家的上万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参营。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紧扣“汉语、寻根”这一主题,统筹各方资源,按照一营一特色的理念设计。其中广式点心制作、3D打印黑科技、航空科技体验以及广东名校研学、广东名企参观等研学活动深受营员喜爱,大大增进了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还组织营员到广州永庆坊、孙中山故里、汕头侨批文物馆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参观研学,让营员在历史遗迹中了解先辈海外打拼的历史、感受侨的故土情深、感悟祖辈家国情怀。中央电视台、央广网、中新网、《中国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广东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关于“风韵南粤”中国文化体验营等活动报道的全网浏览量达500万人次。夏令营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真正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体会了一次文化之旅、亲情之旅、友谊之旅,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受当今中国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了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力,增强了同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新冠疫情期间,“亲情中华”网上夏令营正式上线,适时推出一系列寓教于乐、精彩纷呈的线上活动和中文课程,让身处五湖四海的华裔青少年相聚“云端”,“云上”品读中国,线上习武吟诗,跟学琴棋书画,“云游”名山大川。网上夏令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参营成本低,参营年龄宽,参营人数不设上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华裔青少年。数千营员通过听故事、看视频、动手做、云直播等方式游览了风光旖旎的南粤大地、领略了多姿多彩的岭南文化,见识了精致可口的粤式美食。粤剧之美、禅武之韵、美食之味深深镌刻在营员心中,令营员们渡过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欢乐旅程。
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
2024年6月6日—12日,广东省侨联主办“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2024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广州市侨联和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侨联参与承办。来自美国、德国、柬埔寨、埃及、新西兰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家海外华文媒体,以及5家中央媒体和5家省内主流媒体、5家侨刊参与活动。本次采访行程紧凑,活动内容丰富,涉及经济、科技、金融、文化等多个方面,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通过邀请海外华文媒体走进广州、江门,全方位向世界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面貌、新成就、新辉煌,展示广东“百千万工程”加速推进的火热图景,展示广东丰富多彩的“侨文化”。本次采访行向海内外华文媒体发出倡议:一是夯实传播平台根基;二是打造多元传播矩阵;三是拓展交流传播圈层。邀请28家海外华文媒体加入“中国侨都海外华文媒体合作联盟”,融合海外华文媒体,汇聚海外平台优势,贡献华文媒体力量担当。广东采访行期间举行了“侨见·海外华文媒体沙龙”活动,各媒体代表充分交流,达成共识,将加大宣传广东、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侨界的力度和深度。本次活动成效显著。新华社、中新社等多家央媒参与,其中新华社、央广网稿件的阅读量都接近60万人次,广东侨乡动态得以在更高层面展现,海外华文媒体和央媒、省内媒体共同发声,发稿超过1000篇,网易、新浪、搜狐等大型网站转发,全网总阅读量超千万人次。多家央媒、省媒对外传播平台和海外华文媒体积极对外宣传本次活动,形成联动呼应,增强外宣效果。埃及《中国周报》等媒体以英语、埃及语对外发布信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GDToday脸书账号、Hi, GBA推特账号,广东广播电视台Daily Bae脸书账号,羊城晚报报业集团Record GBA推特账号,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SFC TALK推特账号发布系列帖文。
▲2024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走进广汽集团
传承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
2024年是陈嘉庚诞辰150周年,全省侨联积极学习宣传新时代“嘉庚精神”,以专题报告会、宣讲会、诗歌朗诵大赛等多种形式展示陈嘉庚的卓越贡献和“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在全省侨界掀起传承弘扬“嘉庚精神”的热潮。广东省侨联配合中国侨联拍摄《华侨华人家风故事集》《我和我的祖国(蚁美厚)》《周荣:为产学研搭好平台》等视频,组织“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第四届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邀请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应龙为参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作题为《弘扬“嘉庚精神”赓续爱国爱乡传统》的讲座,营员们自发组织编排了短剧《陈嘉庚故事》在闭营仪式上演出;举办弘扬“嘉庚精神”座谈会,邀请省市侨史学会专家学者和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侨刊代表参加活动,多角度、全方位解读“嘉庚精神”时代价值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阐释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扬与探索“嘉庚精神”的时代意义。广东省侨联微信公众号开设“传承弘扬嘉庚精神”专栏,引导侨界深刻领会“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024年9月19日,由广东省侨联主办,广东华侨历史学会承办的“弘扬‘嘉庚精神’凝聚奋斗力量”座谈会在广州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