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台山华侨影迹”艺术摄影及文化交流会在马来西亚槟城隆重开幕!
7月31日下午,由马来西亚江门商会主办,台山品艺廊艺术空间、珠海兰格影艺坊协办的吴晓鹏“寻·台山华侨影迹”艺术摄影展及文化交流会在马来西亚槟城如期举办。
出席开幕仪式的嘉宾有(排名不分先后):看守首席部长政治秘书郑来兴议员,马来西亚江门商会会长关启贤,鲁班行主席李冠昌(PKT),庇能宁阳会馆会长、准拿督伍冠福,槟城溯源堂主席、拿督雷宗堂,五福书院会长阮光明,福德祠会长胡欣桦女士,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槟州分会会长、拿督郑荣兴,槟城著名油画家、拿督张汉发,槟城壁画之父陈楚淮,蔡氏蜡染画家蔡尚纬、蔡尚煌,槟城蝴蝶园创始人吴天宝,槟城艺术专题撰写人梅德顺博士。
同时,出席的嘉宾还有台山品艺廊艺术空间策划人叶仕杰,本次影展摄影师、珠海兰格影艺坊艺术总监吴晓鹏以及本次展览策展人黄国泉、COEX创办人梅志雄、美学经济张柔恩教授等槟城各学术界、艺术界、摄影协会、报界人士。 叶仕杰(左)吴晓鹏(右) 槟城溯源堂主席 拿督雷宗堂 马来西亚著名摄影家(中) 开幕仪式上,马来西亚江门商会主席关启贤先生,台山品艺廊艺术空间策划人叶仕杰先生,本次展览知名摄影家吴晓鹏分别作了欢迎、分享及感谢致词,最后,看守首席部长政治秘书郑来兴议员做了勉励与表扬发言。郑来兴议员对华人先辈在将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坚持表示赞扬。他强调了鲁班行、五福书院、宁阳会馆和新会会馆等民间文教组织在血缘性和地缘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些组织代代相传,守护着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使斑驳记忆的中华传统木雕建筑和工艺装饰物得以保存,让大家有幸再次领略曾经的匠心和辉煌。吴晓鹏在感谢致辞中表达了希望通过这系列作品搭建平台,举办更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文化艺术活动,唤起大家对文化遗产的关注。他希望推动中华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并促进台山市与槟城两地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开幕仪式在吴晓鹏对其展出作品的介绍导览、互相交流以及来宾的细细品味观赏中落下帷幕。晚上19点,由吴晓鹏主讲的“风景摄影的可能性与思考”影艺分享会精彩开讲。分享会吸引了本地摄影艺术家、古迹爱好者和公众人士。吴晓鹏分享了自己三十年来对摄影艺术的热爱和心路历程。通过摄影的再创作,他将大自然风景呈现在镜头中。他将所体会的人生哲理融入影艺作品之中。他的个人摄影生涯中涌现出许多系列作品,如《一眼坝上》《溯望-陇州社火影像》《向西朝圣路上的景像》《百年侨校·一代中国人的小学记忆》和《氤氲——海·色》等,这些作品屡获大奖,并且不断更新。他最新的影艺系列作品《遇见》展示了跨界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出当代艺术的魅力。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他生动地叙述了消逝在时代洪流中的各种美景,并运用艺术创作理念将它们留存。吴晓鹏在现场传授了个人的艺术哲理,与会者受益匪浅。 该次展览缘起于2017年马来西亚槟城宁阳会馆186周年大庆的邀请,时任台山侨青会会长叶仕杰应邀与台山侨青会会员一同到访华侨聚居的槟城乔治市,通过美学经济张柔恩教授的介绍,分别拜访宁阳会馆、新会会馆、五福书院、打金行及鲁班行等华侨组织。机缘巧合在鲁班行拜访过程中观赏到了光绪元年木雕工匠瑰宝,为了保留及承存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精粹,于是便邀请中国著名摄影家吴晓鹏三次飞往槟城,以现代艺术呈现方式把留存近150年历史的传统木雕用影像的方式进行记录拍摄,讲述华侨的历史故事。 2023年6月,应马来西亚鲁班行222周年大庆及马来西亚江门商会邀请,在槟城COEX文创空间以中马文化交流为目的举办了吴晓鹏“寻·台山华侨影迹”艺术摄影展,并举办了学术文化交流会。 鲁班行222周年庆典活动现场 本次展览主要展出摄影师拍摄鲁班行木雕文物摄影艺术作品,也借此机会让观赏者感受先贤的匠心和辉煌。展品中的木雕影像作品在“鲁班行”拍摄 ,它坐落于乔治市爱情巷,是先贤来到槟城谋生奋斗时建造的寺庙和建筑公会,至今已有222年的历史。在马来西亚槟城可以看到很多建筑外观和内饰使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木雕工艺,它们雕刻精美,历经岁月的洗礼。留存至今的建筑和木雕工艺作品承载着远渡重洋华侨们的赤诚之心,代表着他们对祖国、故乡祖籍地的深深眷恋。 吴晓鹏希望通过艺术活动唤起大家的关注,使这些珍贵的工匠作品得以保护,让中华传统工艺文化得以传承。在文化保护这一环,槟州政府通过乔治市世遗机构推动文化古迹的保护,给予意见、指南并提供拨款申请等,槟城的华团组织也自发去保护、修复古迹文物、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记录作为一项艺术创作活动,是对文物的保护,让文物能以更便捷的方式进行更好、更广泛的传播。传统的木雕与摄影艺术的结合,象征着历史、现代以及未来的延续和跨越式的链接。 吴晓鹏在现场传授了个人的艺术哲理,使与会者受益匪浅。这场华侨足迹的摄影展即日起在槟城市区“COEX”空间展出至8月31日,欢迎各界人士前往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