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工作 > 风韵南粤 > 文化交流

第五届(广州)华人文化艺术节之——传统中医文化宣讲交流

时间:2013-11-12 来源:广东省侨联
【字体:

    为了弘扬传统中医文化,第五届(广州)华人文化艺术节在11月8日特别增设了传统中医文化宣讲交流项目,广州市侨联副主席梁瑞冰代表组委会为大会致辞,由广州市越秀区中医药学会会长、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长、中医名家陈国成主讲《中医养生》,并邀请了中医、针灸、按摩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到场交流。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在广州,如果说中医中药是当地人的一种市井生活方式,肯定没人反对。家家户户中一个专用来煲老火靓汤的瓦煲,带有岭南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在广州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岁月流过,广州人的这种市井文化正在登大雅之堂。作为岭南中医文化的代表,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和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洋溢着传统味的中医药,完全与现代广州人的生活融为一体。

    究竟广州人喜中医中药到底源自何时,没人能说得清楚,但祖先们留下的珍贵文物却能道出个一二。1983年,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葬发掘出土文物中,发现有中药、捣药工具及装药丸的银盒。出土时,装药丸的银盒内还盛有半盒中药丸。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证实岭南地区医药历史至少已有2000多年之久。正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使中医药的文化理论为老百姓所认识、熟悉,并乐于使用。事实上,中医药用它“简、便、验、廉”的优势,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广州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原创的医药学科,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医的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活动得到了广州市越秀区中医药学会、越秀区中医医院的大力支持,在座的华人华侨朋友们受益良多:获得了中医问诊的机会,也尝试了多种中医传统各种不同方式仪器的治疗,学习了运用中医的知识追求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