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振南粤,乐动东西:一场闭营里的文化传承与交融
7月17日下午,由中国侨联主办,广东省侨联承办的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风韵南粤智创科技营)和(风韵南粤遇见醒狮主题营)闭营成果汇报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体育馆精彩呈现。当醒狮的东方图腾与街舞的西方律动共舞,太极的圆融哲思与钢琴的线性旋律对话,二十四节令鼓的农耕时序与咏春的刚劲技法相映,这已不是单纯的闭营,更是一场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盛宴,每一幕都是文化对话的生动注脚。而在这盛宴深处,中外友谊之花悄然绽放,清香漫过整个盛夏。
醒狮腾跃:中外目光的交汇
铿锵鼓乐划破空气,几只彩色醒狮踏声而来。狮头金绒如燃焰流转,金瞳在灯影里亮如晨星。腾跃时前爪掠出一道流光,落地时后足踏碎满场喧嚣,甩头时鬃毛扫过地面带起细碎风响,摆尾时绸布飞扬如七彩虹霓,俯身致意时双目微阖似含笑意。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将醒狮的灵动与威严揉成一团滚烫的生命力。
这是几位华裔青少年的杰作,他们在夏令营里反复打磨,终于让生疏的动作生长出灵魂。鼓点时而急如骤雨叩窗,时而缓似流水穿石,与醒狮的每一个姿态共振。排练时,加拿大营员对着镜子矫正甩头的弧度,英国营员帮伙伴托住沉重的狮头,不同语言的“加油”在训练场上发酵成温暖的酒。当狮子跃起时,金瞳里映出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更是华裔青少年共同学艺的专注——东方民俗的灵动,正通过一双双年轻的手,传递给不同的目光,任由中华文化的魅力在血脉里悄悄扎根。加拿大营员张嘉栋说,自己很喜欢醒狮,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磨炼意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活动感觉自己和祖辈的生活联结起来了。
太极流转:肢体语言的共鸣
华裔青少年们的太极云手,如月光下流淌的河。起势时双臂抬升如揽住整片星空,收势时掌心下沉似接住满地落英。“野马分鬃”舒展如雄鹰振翅,“揽雀尾”圆润似年轮转动,一招一式都藏着“以柔克刚”的东方智慧。动作间呼吸与招式缠绵相依,吸气时身形微提如含苞待放,呼气时体态下沉似花瓣坠泥,流水般的韵律里,“阴阳相生”的哲思在每一次转身、每一次推手中静静流淌。英国营员初学“云手”时总同手同脚,来自丹麦的营员便放慢动作陪他一遍遍画圆。当两人的手臂在空气中划出完全重合的弧线,无需言语便懂了彼此——这是最默契的文化对话,是不同灵魂在东方哲思里的温柔相拥。
鼓振南粤:节奏里的共生
十五面鼓组成的方阵,像沉默的群山突然觉醒。鼓身朱红如燃,鼓面雪白似玉,鼓槌落下的刹那,轰鸣如雷碾过大地。不同节奏的鼓点交替绽放:“惊蛰”段如细雨敲窗,“夏至”段如惊雷裂空,“秋分”段如秋风扫叶,“冬至”段如落雪压枝,将农耕文明的时序密码敲成可触可感的诗。鼓阵排列如北斗七星,鼓手们挥槌时臂肌贲张如拉满的弓,收槌时手腕轻转似藏着余韵,身姿随节奏起伏如浪涛翻涌。斐济营员记不住复杂的节奏,匈牙利营员便用彩笔在鼓面画出跳动的音符,当两人的鼓点终于完美重合,相视一笑的瞬间,仿佛听见文化共生的清脆声响——这鼓声是中华文化的脉搏,也是中外青少年同心的节拍。
四手联弹:黑白键上的共舞
《Brahms Hungarian Dance 5》的旋律从黑白琴键间漫出来,像一群欢快的精灵。高音区如黄莺穿林,低音区似大提琴低语,节奏明快时像骏马踏过草原,溅起满身星光;旋律舒缓时像溪流绕着山谷,织出一片温柔。来自美国和英国的营员指尖在琴键上追逐嬉戏,时而齐落如双玉落盘,时而错落似蝴蝶穿花,把西方古典乐的优雅与华裔少年的细腻,揉成一捧流动的月光。初练时曾为一处节奏争得面红耳赤,后来却在逐小节比对原版音频的专注里,分享同一块巧克力。黑白琴键间从没有国籍的界限,只有音乐共通的灵魂震颤,让两个年轻的生命在旋律里长出共同的呼吸。
粤语民谣《春晓》:乡音里的融通
“春眠不觉晓”的粤语吟唱,像岭南的晨露滴落青石板。旋律温婉如溪水绕村,带着特有的婉转声调,领唱的泰国营员嗓音清澈如晨雾,合唱时声部交织似繁花织锦。“处处闻啼鸟”的“鸟”字拖腔藏着俏皮的转音,“夜来风雨声”的“声”字收音轻细如叹息,把民谣的质朴与美好酿成了可饮的月光。“传统的文化藏着最动人的密码。”夏令营领队、西班牙华文教育中心老师白赟说,她带的六个西班牙营员里,有两位为《春晓》痴迷到吃饭睡觉都哼着调子,这份执着像蒲公英的种子,让分到其他班级的4位队友也跟着迷上了粤语的韵律,到闭营时大家都学会了这首粤语民谣。初学时,法国营员林铱倪追着老师问“晓”字的声调,经过反复练习,她终于在现场唱出清亮的粤语:“刚开始觉得难,后来发现它美得像岭南的春天,就想一直唱下去。”当多国营员的声音汇成合唱,生涩的乡音里藏着对岭南文化最纯粹的热爱,语言的障碍在旋律里悄悄融化。
武动岭南:咏春+变脸,刚柔技艺的对话
咏春的拳脚往来间,藏着雷霆万钧。“摊打”时掌风凌厉如刀削翠竹,“膀手”时手臂翻转似轮盘转动,“冲拳”时拳风破空带起呼啸,步法移动疾如闪电却稳如磐石,一招一式都透着“守中用中”的智慧,把南拳的迅猛与精准淬成了锋芒。变脸台前则藏着另一重玄机。只见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梁洁老师化身表演者,一袭红袍如孔雀开屏,衣袖轻挥带起一阵香风,脸谱在眨眼间幻化:红脸关公的威严、黑脸张飞的勇猛,每一次变换都引来满堂惊叹,甩袖、摆头、转身间的玄机,比魔术更让人着迷。参加咏春表演的美国营员杜俊辰说能在广州展示祖(籍)国的文化感觉特别开心,他希望朋友们有机会也能来广州看看。
遇见粤剧:粤剧+街舞,传统与潮流的碰撞
《遇见粤剧》的舞台上,藏着穿越时空的对话。水袖如云舒卷,似流霞漫过舞台,绸面在灯光下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旦角霞帔如铺展的云锦,金线绣就的凤凰展翅欲飞,尾羽拖曳出流光溢彩的弧线,每一片鳞羽都缀着细碎的银箔,在灯光下晃出粼粼波光;生角的蟒袍则凝着沉厚的墨色,盘金绣的龙纹从肩头蜿蜒至下摆,龙爪张开时仿佛要攫住空中的流云,腰间玉带如秋水横陈,系出挺拔的身段。斗方旗翻飞成阵的瞬间,两名西班牙营员以动感的街舞破框而入,古典与潮流瞬间碰撞,水袖的翻卷与街舞的高难度旋转形成奇妙呼应,传统的典雅与潮流的奔放像双生花般绽放,每一个动作的碰撞都溅起惊艳的火花。这场穿越时空的融合大秀赢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参加粤剧表演的挪威营员李睿持表示,他一开始搞不懂粤剧的角色和动作,经过几天的学习,如今已化身“粤剧推广大使”。他说,“我现在知道了生、旦、净、丑,懂得了不同粤剧角色在戏里的作用是什么,以后还会向朋友们推荐粤剧。”来自法国的安杰罗说,自己很喜欢粤剧,特别是画上大装很漂亮。这场青春的“遇见”,不仅让粤剧焕发青春的活力,更让华裔青少年在表演中深切感受到岭南文化的魅力,绽放出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
友谊与眷恋:盛夏的馈赠
整场盛宴里,生动的瞬间串起文化交流的脉络,也让友谊在汗水里悄悄生长。营员们不仅增长了知识,也结实了兴趣相投的朋友,大家互相把名字签在营服上,说这是“能带走的夏天”。离别的合影里,华裔青少年的笑脸挤在一起,像一束开得正盛的花。
“我们一起划龙舟、学舞狮、唱粤剧,感情深得像一家人。”白赟望着孩子们,眼里满是温柔。他们舍不得广东的晨雾与晚霞,想念早茶点心的香甜,更难忘街头巷尾的热情笑脸。许多营员说,未来一定要带着朋友再来,把这片土地的美好讲给全世界听。
当闭营的帷幕落下,这场盛宴并未结束——醒狮的鼓点已刻进记忆,粤剧的水袖正飘向远方,而那些在文化共鸣里生长的友谊,终将在山海间开出更绚烂的花。
正如领队白赟所说:“文化让他们相遇,情谊让他们难忘。”这场闭营,是盛宴,更是种子,终将在时光里长成一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