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侨界仁爱基金会捐赠情况通报
广东是全国重点侨乡,侨力资源丰富。为进一步发挥侨力,凝聚侨心,彰显侨联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和共建幸福广东的独特作用,广东省侨联充分发挥优势,筹集资金,用于赈灾救济、扶贫助学等公益慈善事业。2006年5月23日成立了公募性质的广东省侨界仁爱基金会(以下简称仁爱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共收到各项捐款42,612,158.80元,发出各项捐款42,157,611.16元。2008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灾救灾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7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12月被广东省民政厅、省社会组织评估中心评为“五A” 级的基金会。现将2006年至2011年年底广东省侨界仁爱基金会接受和使用社会捐赠款物情况通报报如下:
一、关心侨界群众安危,积极主动救济赈灾
近年来我省多次发生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对天灾,在侨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广东省侨联领导下,基金会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扬侨界“灾害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积极募捐,赈灾济民,全力以赴,做好赈灾工作。
(1)2008年1月下旬我国南方遭受到80年一遇的冰雪,严重低温冷冻灾害,在灾害面前,基金会根据省侨联的抗寒救灾部署,发动侨界踊跃捐款捐物,计达764,313.10元。(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迅速在全省侨界发动捐赠,通过传真、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向重点联系的海外社团、侨领发出,捐款捐物计为4,016,563.87元,支援汶川地震灾区。(3)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灾情严重。共动员侨界力量捐款捐物130余万元支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在近几年抗赈救灾活动中,我会急灾情所急、情系侨界灾民,做到团结合作,按省侨联“有根有据、有血有肉、有板有眼、有头有尾”的工作要求。为保障所有资金及物资全部用于灾区,有效推动抗灾救灾工作的开展。赈灾物资及款项及时发放,确保了灾区人民能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二、情系贫困归侨侨眷,热心千里送温暖
为更好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让我省困难归侨侨眷群众度过每一个温暖、祥和、欢乐的春节。每年元旦至春节期间,均由省侨联领导带队,赴全省各地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行程数千公里,深入我省21个地级以上市、23个华侨农场的困难归侨侨眷家中进行慰问,把侨界的关心与温暖送到困难归侨侨眷心坎上。慰问还着力做好归侨侨眷集中的受灾地区、华侨农场、以及散居在边远贫困地区的老归侨困难户;突出关心因疾病、失业及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归侨侨眷,重视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慰问活动充分体现了各级侨联“上下贯穿一条主线”的工作机制,使受慰问归侨侨眷困难群众深感来自全省各级侨联组织的温暖和关怀,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云浮大稳村,因村内饮用水依靠直接采集山水,只有简单的砂石沉淀设施,没有配套净水和消毒设施。在雨天,砂石混杂,根本无法饮用。而且原到户水管是工业用铁管,经过多年腐蚀严重,造成到户饮用水中砷、铅两个重金属超标。为能解决饮水难的问题,基金会动员了省侨联顾问林东先生筹集善款20万元,为大稳村自来水改造完成了大稳村自来水改造工程,为全村农民群众谋万代福祉。
三、做好贫困救助工作,建立贫困救助体系
除做好一年一度大型慰问活动外,重要的还需长期坚持做好长效扶贫助学的工作。仁爱基金会凡接到各地级市侨联报送的因病、残疾或及子女读书等困难归侨侨眷申请援助报告后,都做到尽职尽责核实情况,并及时地为困难归侨侨眷发放救助金;如河源龙川县旺宜村归侨、残疾特困家庭陈晓玲打造水井,架设电线通电,修整房屋,如汕尾的印尼归侨黄露萍,不幸患上脑膜瘤需要开颅手术,上无力支持这笔高昂的医疗费,基金会为其排忧;湛江侨眷、年仅28岁的胡江因病情严重需要胰腺肾联合移植,为其解决急需医疗费用;如肇庆广宁侨眷刘春媚家属因患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全家生活靠刘春媚一人打工支撑,而其家庭极度困难等等。针对以上困难归侨侨眷家庭,仁爱基金会都能及时给予他们救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四、积极参与“侨(爱)心工程”,打造公益事业品牌
捐资助学是仁爱基金会开展公益事业的重点。 “侨(爱)心工程”是由中国侨联倡导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公益项目,也是仁爱基金会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今年来配合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在广东捐赠多所侨(爱)心小学的实施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为饶平侨心小学增添教育设备;在内蒙古兴建了 “丹达广东侨联侨心小学”和“刘艺良侨心小学”;资助河源东源县黄田镇久社善苗之星林东侨心学校校园建设、珠海平沙三中的校园建设等等。
五、募捐形式的多样化,做好公益慈善工作。
“蓝丝带宫颈疾病医疗救助专项资金”是由广东省侨界仁爱基金会管理,委托广州现代医院为就诊指定单位。该笔专项资金共40万元,旨在为家庭困难的归侨侨眷妇女伸出援手,给予适当的经济资助,为她们解除疾病困扰。很多华侨农场的归侨侨眷妇女,长期以来以耕种为生,因家庭生活困难,有些已经有十几年甚至从未进行过健康检查,活动的开展使她们了解了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对确诊患病的妇女视其经济能力和身体状况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目前已在广州、珠海、惠州、肇庆开展系列活动。基金会今后将继续将蓝丝带行动做得更好。我会还与珠海市、河源市侨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归侨侨眷子女物业管理、电工、种养殖技能培训班,数百名归侨侨眷子女参加了培训班。这种以侨资企业为依托,定向培训归侨侨眷子女,实现了一人培训就业,全家脱贫致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举措,也是为侨服务,为经济服务新开辟的又一条渠道。
六、因地制宜,切实做好扶贫工作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要求,以及省侨联的工作部署,仁爱基金会对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塘田村进行全力帮扶。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自2009年6月25日动员以来,对村98户贫困户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采集村贫困户的详细资料及图片资料,按照“一户一册、一户一法”组织做好贫困户的登记造册工作,确保户有卡、村有表、镇有册。先后投入29.4万帮扶98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购买85头牛和110头猪发放到贫困户手中,现在生长趋势良好);投入30万元帮扶塘田村入股双兴电站蓝塘镇府股份,每年分红收益2万元,实现村集体年收入3万元的脱贫目标;为帮助提高农户的种养水平,还与紫金县侨联合作,聘请农业局种养方面的专家,在塘田村组织了种养技能培训班,为村民免费培训种养技能,培训班为农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2011年又投入村道建设20万元及贫困危房改造50万元,为贫困地区人民早日致富脱贫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七、发挥各市侨联积极性,上下联动,共同营造扶贫助困的社会氛围
为充分发挥侨联组织的独特优势,调动侨界资源优势,我会还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办法。与广州市侨联、梅州市侨联、开平市侨联共同建立了“广州市侨界帮扶基金”、“梅州侨界仁爱基金”、“开平市侨界帮扶基金”。
梅州市侨界仁爱基金就号召海内外侨界企业家、爱心人士筹集资金2,450,000元为梅州60岁以上3000多位困难归侨购买农村养老保险,解决广大困难归侨基本养老保障问题。开平市侨界帮扶基金是全省首个在县市级侨联成立的侨界助学基金,启动就达844,100元。旨在发扬“自信、拼搏、乐观、感恩、传承、进步”的助学精神,帮助该市贫困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将助学和育人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助学模式,为兴教育才闯开新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和文明侨乡建设,反映甚广。
八、积极开展6.30扶贫日活动,为我省扶贫工作做贡献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去年6月30日在全省开展2011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在省侨联的领导下,基金会以“人人奉献爱心,共建幸福家园”为主题,深入宣传,广泛动员,统一开展了全省侨联系统的扶贫济困活动,全面完成了扶贫济困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会组织了16位侨界业家、爱心人士参加5.30省委召开的座谈会。于6月9日向全省侨界发出捐赠倡议书,还在侨联网站、杂志等媒体宣传此次活动的意义和实操方法,传达上级文件精神,部署各项扶贫济困任务,让扶贫济困日这一活动广泛、深入侨界群众之中。还继续利用出访、到侨资企业调研、电话联络、传真、上门拜访等渠道联络侨商热心人士、宣传今年扶贫活动的意义,争取他们对开展活动的了解和支持,使更多侨胞参与到认捐认建工作上来,取得较好的效果。6月28日,省侨联举行了“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仪式。侨界人士当场认捐的善款就达到了1003万元人民币。截止今年1月31日为止,已到账549.845万元。其中:260万元属于定向兴宁公益事业、25万定向珠海和风中学、5万定向紫金扶贫捐款;郑楚辉先生100万元、庄创业先生30万元已于7月18日汇省慈善总会,用于资助河源龙川黄石镇龙南村下营村、紫金瓦溪镇竹溪村。5万元定向开平教育。在账上119.845万元,正与相关部门联系具体扶贫村。余下部分资金未有到位,我们正在进一步跟进中。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与侨界爱心人士的愿望,配合省有关机构,把扶贫日捐款主要用于“两个不适宜”的贫困村整村搬迁和侨心工程上,把善事办好、办实。
此外,省侨联完全解决了基金会所有办公经费与工作人员。省侨联副主席麦庆泉、纪少雄先生两人共为基金会捐赠款28.88万元,用于购买两台面包车作会务用车。都为基金会的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对省侨联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给予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
自成立以来,我会在省侨联的要求下(1)做到笔笔善款去向清楚、账目清晰,并都存档。(2)还设有监事会、每年审计,并都通报捐赠情况。(3)定期向省侨联办公会议汇报。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决心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勇于创新,把广东省侨界仁爱基金会做大做好,并拟于近日成立“广东侨界务实教育基金”及“郭荣昌侨界帮扶基金”,更好地帮助广东省内有困难的归侨、侨眷,资助或奖励全省中学及高校中家庭困难的归侨侨眷学生。把侨界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个困难归侨侨眷心坎上,为共建共享幸福广东,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广东省侨界仁爱基金会
二O一二年二月八日
附件:信息明细
2006年基金会捐赠收入明细表 |
||
|
项目名称 |
金额 |
1、 |
2006年台风赈灾 |
7,795,912.38 |
2、 |
全省侨联系统网站建设 |
210,600.00 |
3、 |
2005年赈灾收入 |
2,032,922.52 |
4、 |
爱国纪录片《国魂》拷贝 |
2,280,000.00 |
5、 |
周志光先生捐赠棉被 |
50,000.00 |
6、 |
邝光槐基金捐款 |
30,000.00 |
7、 |
胡江医疗费捐款 |
20,000.00 |
8、 |
台风赈灾拍卖捐款 |
389,350.00 |
9、 |
非限定捐赠收入 |
55,000.00 |
|
合 计: |
12,863,784.90 |
|
2006年基金会捐赠支出明细表 |
|
|
项目名称 |
金额 |
1、 |
2006年台风赈灾 |
10,104,830.90 |
2、 |
归侨侨眷特困救助 |
10,000.00 |
3、 |
2006春节慰问活动金 |
65,191.03 |
4、 |
内蒙古侨心小学建设款 |
210,000.00 |
5、 |
全省侨联系统网络设备建设 |
880,600.00 |
6、 |
潮州饶平侨心小学教学设备 |
30,000.00 |
7、 |
爱国纪录片《国魂》拷贝 |
2,280,000.00 |
8、 |
韶关乐昌受灾群众棉被 |
50,000.00 |
9、 |
2006广东侨界冬季送温暖活动 |
114,000.00 |
10、 |
胡江医疗费 |
50,000.00 |
|
合计: |
13,794,621.93 |
2007年基金会捐赠收入明细表 |
||
|
项目名称 |
金额 |
1、 |
2006年台风赈灾 |
4,955.00 |
2、 |
全省康健健身器材 |
500,000.00 |
3、 |
华侨农场结对子帮扶活动 |
120,000.00 |
4、 |
2007年赈灾捐款 |
771,301.92 |
5、 |
蓝丝带宫颈疾病基金捐款 |
400,000.00 |
6、 |
中山侨心培训项目捐款 |
192,931.76 |
7、 |
侨心学校捐款 |
230,000.00 |
8、 |
会务用车捐款 |
288,800.00 |
9、 |
非限定性捐款 |
920,159.43 |
|
合计: |
3,428,148.11 |
2007年基金会捐赠支出明细表 |
||
|
项目名称 |
金额 |
1、 |
特困救助 |
25,380.00 |
2、 |
贫困归侨慰问 |
13,900.00 |
3、 |
内蒙古丹达乡侨心小学电脑设备 |
70,000.00 |
4、 |
发放全省康健健身器材 |
500,000.00 |
5、 |
救助内蒙古广东籍贫困归侨 |
50,000.00 |
6、 |
市慈善会扶贫济困活动捐助 |
1,353.00 |
7、 |
省慈善会送书下乡活动捐助 |
30,000.00 |
8、 |
省扶贫基金贫困山区帮扶捐助 |
10,000.00 |
9、 |
市侨联聚侨心促和谐慈善拍卖 |
18,000.00 |
10、 |
华侨农场接对子帮扶活动 |
60,785.00 |
11、 |
2007年台风赈灾支出 |
729,167.22 |
|
合计: |
1,508,585.22 |
2008基金会捐赠收入明细表 |
||
|
项目名称 |
金额 |
1、 |
春节贫困归侨慰问 |
80,000.00 |
2、 |
抗雪灾捐款 |
764,313.10 |
3、 |
侨心工程 |
618,166.47 |
4、 |
扶贫助学 |
150,000.00 |
5、 |
四川地震捐款 |
3,973,041.42 |
6、 |
张恭泰先生慈善捐款 |
873,900.00 |
7、 |
连侨心、促和谐-广州基金 |
48,000.00 |
8、 |
非限定性捐赠 |
360,500.00 |
合计 |